1789年科学家发现了钛元素,然而直到1908年,挪威和美国才开始用硫酸法生产钛白,1910年在试验室中第一次用钠法制得海绵钛,1948年美国杜邦公司才用镁法成吨生产海绵钛——这标志着海绵钛即钛工业化生产的开始。
中国钛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始进行海绵钛制备工艺研究,1956年国家把钛当作战略金属列入了12年发展规划,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工业试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绵钛生产车间,同时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钛加工材生产试验车间。
20世纪60-70年代,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先后建设了以遵义钛厂为代表的10余家海绵钛生产单位,建设了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为代表的数家钛材加工单位,同时也形成了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为代表的科研力量,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
钛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钛产业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钛铁矿、金红石等原始矿产的选矿,通过物理方法取得品位更高的精矿
2. 通过对精矿的再加工提纯,制取高纯度的二氧化钛,用于钛白粉行业。
3. 通过对二氧化钛的氧化、还原等工艺手段生成四氯化钛,制取中间产品海绵钛
4. 通过对海绵钛的熔铸加工,制取晶体结构致密的钛锭,用于生产钛材及各种钛合金